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让百姓在教育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作者: 孟欣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1-12 09:05

image.png
市人大代表史洪安
image.png
市人大代表王海明

□记者 孟欣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领域改起,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1月10日下午,出席菏泽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多位市人大代表在向大会报到时,均对教育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快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教育对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大历史任务面前,我市各中小学校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任务:培养人才,传播理念,科技创新,示范引领。

市人大代表、市林业局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王海明表示,从多年的观察来看,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存在未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播基地、实验室和成果推广中心,生态校园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生态行为习惯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师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等方面脱节,且建设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完全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求等问题。

为此,王海明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中小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工作。首先是生态文明教育应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我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验室和成果推广中心,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案、途径和工具。此外,需要把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变成现实中亟待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生态校园是对师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市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校园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积极实践,努力做到生态校园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王海明还建议,我市应深入探讨生态校园的天然生态型、特色生态型、科技生态型、智能生态型等多种建设模式,使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方法手段更灵活,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更扎实、层次更高。

大力推进游泳课进校园

我市处于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流经菏泽境内全长185公里,支流、湖泊、水塘密布,发生溺水危险的系数较高。同时,我市滩区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离黄河较近,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繁重。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通过校园防溺水安全教育、在水域设置警示牌、加大宣传和巡逻监管力度,多措并举防范溺水。但每年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

“限制游泳不是预防溺水事故的有效措施。”作为东明县越野救援大队负责人的史洪安在深入调研后发现,目前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开展游泳课程培训不足,以及游泳救生救护知识技能空白。“防溺水工作就和大禹治水一个道理,堵永远不是办法,正确引导、掌握游泳技能才是预防学生溺水的有效手段。”

史洪安告诉记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21年12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中提出,要普及游泳教学,力争到2025年让每一名中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在调研中,史洪安发现,目前我市该项工作处于落后状态,他建议,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不同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多方式、多渠道弥补学校游泳课教育资源的不足,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以“游泳课进校园”打通防溺水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力争到2025年实现防溺水实践课程校园全覆盖,让学生获得一件终身携带的“救生衣”。

同时,史洪安还建议应加大智能系统的建设,如东明县公安局联合相关科技公司在菜园集镇联合打造的防溺水自动预警联勤系统全程监控,把学生人脸信息录入系统,系统通过AI摄像头、红外、微波感应、语音报警等功能集成一体,学生一旦涉险,体系自动推送,监护人和老师将收到预警短信且自动报警。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